膝關節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使用到的關節部位,也很容易產生磨損或負擔大量壓力的關節。因長期支撐身體的重量,關節四周軟骨承受壓力大,在50歲之後特別容易有退化性關節炎等相關疾病。若不謹慎保養,不只會有骨刺、僵硬、關節變形等症狀,還可能影響到日常生活,無法正常的走路或上下樓梯。以下一起來看看膝關節退化的治療方式,別讓未來的每一步都伴隨著疼痛。
減少膝關節磨損 不是不動 而是如何聰明動
膝關節在每個人日常的行走、動作中都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即便只是坐著或站立,都會需要膝關節來協助保持身體的平衡。膝關節的骨頭,可分成臏骨和大小腿骨的下端與上端三個部分,三塊骨頭的連接、移動由軟骨和滑液來協助潤滑,而它的內部有穩定構造,像是韌帶、肌腱與關節囊,可連接大小腿的肌群;透過複雜的骨頭和其他構造組成,才讓人體可以輕鬆地做出跑、跳等腿部動作。
而在磨損的觀念中,很常會有人認為減少運動減少傷害,但其實不動更容易造成肌肉的退化,適量的運動強化肌肉,有效幫助膝關節活動度,不只能減少肌鍵等的負擔,也能讓行動更自在簡單。

膝關節疼痛的原因有哪些呢?
隨著年齡漸長,軟骨退化、肌力不足等,便會開始出現膝關節卡卡或疼痛的情況;這便是退化性關節炎的成因之一,也是常見引發膝關節疼痛的病因。不過膝關節疼痛也有可能是因為痛風、髕骨韌帶發炎、肌筋膜疼痛症候群、類風濕性關節炎或是大腿肌肉衰退等等原因,因為整個膝關節的構造其實可分成9大結構,任何一個環節出狀況,都可能造成膝關節疼痛。
比較容易有膝關節疼痛、退化的族群,除了年長者之外,長期坐姿不良的上班族,或是從事單車、跑步、球類運動較多,以及經常負重的人,也容易因為過度使用膝蓋而讓膝關節疼痛。此外,如果有家族遺傳,或是膝蓋曾經受過傷,身體肌肉量不足等情況,也都是膝關節疼痛的好發族群。
如出現膝關節疼痛問題,請專業的醫師或傳統物理診治外,也可以用無侵入及無痛的方式來治療神經肌肉和關節,例如使用磁能HIFEM技術的SIS超磁場治療儀,針對已受損的肌肉、關節、神經做完整性的修復,強化膝關節周邊肌肉,改善膝關節的受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