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SIS超磁場治療新科技輔助治療消腫、止痛,加速骨折癒合

新科技輔助治療消腫、止痛,加速骨折癒合

骨折是每個人都不想有的經驗,主要原因在於骨折不僅是痛而已,還必須忍受一段長時間包覆著石膏的復原期—這段期間大概三個月到一年不等—大大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骨折癒合的階段包含血腫發炎、骨膜增生、骨痂期以及重塑期,這些過程已經為多數人所熟知,也很容易找到相關資訊,所以今天要來談的是「骨痂」(callus)在骨折癒合中的角色。

骨折簡介與傳統治療與照護

骨痂,顧名思義就是骨頭在癒合中形成的結痂。就像皮膚傷口結痂一樣,骨痂的出現意味著骨頭正朝向康復的道路邁進。骨痂形成在骨折的第5到第21天左右[1],骨痂會填充在骨折的斷裂處,這時候成骨細胞大量增生釋放出長骨物質,這些物質在骨折處會形成新骨,代表骨折癒合的初期。骨痂會逐漸轉型為成熟的骨頭,當這些骨頭達到足以承受肌肉收縮和關節旋轉時,就是骨折癒合的時候。如果從X光來看,可以看到骨折初期有白白霧霧的現象,之後白霧的部分會越來越白,最後骨折線會完全看不到。 可見沒有骨痂形成,骨折就不會癒合。那麼有沒有什麼是加速骨痂生成的方法?其實人體自然的修復機制,就算什麼都不做,骨痂也會在骨折後自然生長。這就是為什麼骨折後要打石膏固定,醫師千叮嚀萬囑咐不能隨便亂動的原因,因為骨折處不穩定所造成的後果就是延緩癒合。


[1] 邱家昌(2008)。骨折癒合,生物醫學,第一卷第三期:264-273。http://www.biomedicine.org.tw/thesis_in?pid=12

近年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用於復健的磁場治療也具有應用在骨折癒合的潛力而且獲得不錯的效果。磁場治療本來就已經應用在偏頭痛、關節炎、急性扭傷上,透過高能量的磁場刺激神經組織來緩解疼痛並且舒緩關節僵硬的症狀,算是在復健醫學行之有年的治療選擇。

新科技輔助治療骨折 加速修復的速度

最近開始有一些研究注意到電磁場可能具有促進骨痂形成的效果。在歐洲進行的試驗中,科學家對骨折患者進行為期三週的高強度電磁場治療,總計每名病患接受10次治療,結果所有參與實驗的病患都表示骨折的疼痛明顯減輕,X光影像也顯示骨痂生長良好。而另一項針對骨折延遲癒合病患的亞洲研究則顯示,與對照組相較,經過四個月後磁場治療的骨折癒合成功率較佳。這都說明了磁場治療有更多應用的潛在可能。

已有研究發現無論透過低能量或高能量磁場的治療輔助,都有助於強化肺部肌肉的力量,重建呼吸模式讓生活品質逐漸回到正軌

高強度磁場新科技 骨折治療新選擇

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磁場治療而不自知。例如磁振造影就是以高強度的靜態磁場來發現病灶的高階醫材,而穿顱神經電刺激這種非侵入性的腦刺激術則被應用在腦中風以及一些身心疾病。高能量磁場治療如果能有助骨痂形成,讓本來就在舒緩骨折疼痛的物理治療上多了另一項優勢。 打石膏日子裡,患者必須忍受活動受限的不舒服,石膏拆開後也需要耐心復健。復健對於骨折復原是件非常重要的功課,良好的復健不僅能降低水腫與疼痛,也能增加關節活動度與肌力。如能在物理治療師的協助下緩解疼痛,同時又能刺激肌肉加速骨折癒合,對於骨折患者而言可說是魚與熊掌可兼得的一大福音。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