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SIS超磁場治療染疫者「呼吸肌」的再訓練 SIS輔助呼吸機能的強化

染疫者「呼吸肌」的再訓練 SIS輔助呼吸機能的強化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進入第三年,感染與痊癒患者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不少專家認為Omicron的流行,意味著大流行即將進入尾聲,但也代表著更多「長新冠」(long covid)─或者稱呼為新冠後遺症─的到來。

疫情的結束長新冠的開始

Omicron將會終結這場疫情是有理由的。Omicron已經取代Delta成為這波疫情的流行病毒株,Nature雜誌統計Omicron的戶外傳染力幾乎是Delta的兩倍,且突破性感染也高於Delta[1]。高傳染力意味著群體免疫會更容易達成,疫情流感化、與病毒共存不再只是口號,而是現在進行式[2]。 目前趨勢來看,新冠病毒就如同一開始專家對它的預言,新冠肺炎不會像SARS一樣消失,病毒與人類將會在自然法則下找到一個平衡點。在疫苗和自然免疫普遍增強,藥物與療法持續精進的因素下,可以預期重症與死亡率將會明顯降低,但也意味著更多人染疫,「長新冠」會是我們得面臨的課題。


[1] COVID-19: How Omicron overtook Delta in three charts,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0632-3

[2] Will Omicron end the pandemic? Here’s what experts say,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0210-7

肌肉無力與疲倦是「長新冠」最普遍的症狀,通常在染疫後半年到一年內發生。大約有一伴的染疫者至少經歷了胸痛、呼吸困難、關節痛、心悸、睡眠障礙其中一種症狀[3]。儘管這些症狀嚴重度因人而異,但通常一年後會完全復原。


[3] Understanding long COVID: a modern medical challenge,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1)01900-0/fulltext

長新冠的改善 胸腔內的強化是重點

長新冠」尚未有經過驗證的藥物治療法,目前主要還是側重於症狀控制與緩和,這是因為科學家仍在研究「長新冠」的病理與原因。儘管如此,科學家發現電磁場刺激─這種已經用於神經醫學與復健醫學的方法─對於「長新冠」意外有著老藥新用的效果。

已有研究發現無論透過低能量或高能量磁場的治療輔助,都有助於強化肺部肌肉的力量,重建呼吸模式讓生活品質逐漸回到正軌

一般認為電磁場復健方式的優點在於對深層組織的穿透,尤其是新科技的電磁場強度可以達到傳統磁場的數十倍且更為聚焦,讓治療深度可深達10公分的組織深度,一直被視為物理治療的利器。

它的優勢是不必侵入人體,透過高強度磁場與人體產生交互作用,讓神經細胞去極化─這是神經傳導造成肌肉收縮的生理基礎─讓肌肉達到收縮的效果。這種用於刺激肌肉、改善疼痛、關節鬆動的物理復健,最近被證實對於「長新冠」的患者也有消除胸痛、增加血氧飽和度的效果。意外成為改善COVID-19引發的呼吸困難與胸痛的治療選項之一。

事實上,重症肺炎患者經過呼吸器治療後,通常會有呼吸功能衰退、整體肌肉力量衰退、橫膈膜失能的風險,所以心肺復健往往會是患者出院後的功課。除了一般的復健之外,已有研究發現無論透過低能量或高能量磁場的治療輔助,都有助於強化肺部肌肉的力量,重建呼吸模式讓生活品質逐漸回到正軌。

長新冠共存與未來展望

當然,這種高科技的治療選項,固然提供了一種更為便利、有效的方案,但一些基本的有氧運動仍然有助於及早恢復呼吸功能、緩和胸痛。建議在新冠肺炎治療後,及早尋求物理治療與復健的協助來改善心肺耐力,減少新冠後遺症。

新冠病毒從2019年現蹤迄今不過三年,我們對病毒的瞭解仍然太少,臨床症狀也還缺乏長期數據研究。知名醫學雜誌Lancet預測「長新冠」將是近年醫學的一大挑戰,目前很難統計「長新冠」的具體人數,但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大約 10%到20% 的急性感染者在感染之後會有一些殘留症狀。如果我們有和病毒共存的決心,維持健康生活提升免疫力將是每個人都該做的課題。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